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业保险作为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益的重要工具,其创新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华财险黑龙江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紧扣农民种植养殖实际需求,瞄准行业发展空白领域,持续创新开发特色保险产品,为当地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筑牢风险保障屏障。
从最初的26个险种,到如今拥有政策性大宗农作物、大型牲畜、林业、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21个险种,以及54个商业性农险品种,中华财险黑龙江分公司的农险品种数量已位居全省前列。这一显著变化,不仅体现了公司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更彰显了其服务“三农”的坚定决心。通过不断丰富险种体系,该公司实现了对当地农业产业更全面、更精准的覆盖,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农户都能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保障。
在众多创新举措中,“牛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它为牲畜上紧了“数字保险栓”,彻底改变了传统养殖保险的运营模式。“只听说过人脸识别,没想到牛脸也能识别。”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繁荣村养殖户王庆春的这句感叹,道出了“牛脸识别”技术给养殖户带来的新奇体验。
翔创科技养殖险运营负责人朱禹介绍,“牛脸识别”技术通过手机APP采集牛的脸部特征,运用深度算法构建活牛面部识别3D数据组,为每头牛生成唯一的生物特征数字身份,并建立牛脸ID数据库,从而实现对牛群的电子化管理。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养殖保险中耳标作为牲畜身份标识的诸多弊端。
王庆春对此深有体会,他掰着手指头算起旧账:“过去给牛打耳标,单头牛就得折腾10多分钟,冬天耳标还容易冻裂脱落,光补打耳标就得花不少钱。”传统模式下,人工操作耗时长、物理标识易损坏、身份核验难度大等问题,不仅导致承保效率低下,还滋生了重复理赔、冒名索赔等行业乱象。而数据显示,采用“牛脸识别”技术后,单头牛信息采集时间从传统模式的十几分钟压缩至1分钟以内,承保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对于养殖户而言,农业保险不仅是风险保障,更是他们扩大生产规模的信心来源。王庆春从前年开始养殖荷斯坦奶牛,如今每天的饲料成本将近500元,一头成年奶牛价值接近两万元,“但凡一头牛出现问题,我这一年就白干了,多亏有农业保险,以后扩大规模也更有信心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农业保险的认可与感激。
中华财险大庆中心支公司负责人王立武表示,相较于传统的投保模式,“牛脸识别”模式具有多方面优势。它不仅让承保、理赔更加精准,管理更加高效,还避免了牛本身产生创伤,减少了感染风险。这一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保险公司、养殖户和牲畜的多方受益,为养殖保险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从险种的丰富到技术的创新,中华财险黑龙江分公司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农民需求和行业痛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保险产品的持续创新,相信该公司将为黑龙江省特色种植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黑土地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